歡迎訪問四川省天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全國咨詢熱線:

028-85583500

高京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全面提升地方志服務新時代水平

作者:admin 發布日期:2022-07-21 關注次數: 二維碼分享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全面提升地方志服務新時代水平 

——在全國地方志系統表彰先進會議暨2022年全國省級地方志機構主任工作會議上的報告

2022年1月11日

高京齋

 

一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地方志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不斷增強歷史自覺、政治自覺、理論自覺、行動自覺,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思路,擔當作為、默默奉獻,記錄新時代、服務新時代,不斷推進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績。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方面:

全面實現“兩全目標”,編纂省市縣三級地方志書5300余部,歷時二十多年的第二輪修志任務圓滿完成;每年編纂省市縣三級綜合年鑒3000多種,年鑒全覆蓋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扎實做好扶貧志、全面小康志(以下簡稱“兩志”)編纂準備工作,貫徹落實好中央領導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宣傳部安排部署。積極推進中國抗日戰爭志項目和中國地方抗日戰爭志工程,繼續推進中國名鎮志、中國名村志文化工程,支持《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出版及《粵港澳大灣區志》編纂工作,開展“講述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系列活動,聯合退役軍人事務部制訂《退役軍人名錄和事跡載入地方志實施辦法》,推動地方志服務新時代。組織第八屆全國地方志優秀成果(年鑒類)評審活動,推進中國年鑒精品工程,舉辦中國首屆方志編輯出版論壇,進一步提升地方志質量。舉辦第十一屆中國地方志學術年會、第二屆全國方志論壇、第五屆全國年鑒論壇、全國地方史志期刊建設暨理論研討會等中國地方志系列學術活動,促進方志理論研討交流。統籌協調推進國家方志館南水北調分館、南方絲綢之路分館、粵港澳大灣區分館建設,國家方志館集群效應初步顯現。組織開展全國地方志系統二輪修志成果報送工作,開發完成國家數字方志館,方志館研究服務平臺作用凸顯。積極謀劃“十四五”時期地方志事業發展方向,部分省市出臺“十四五”時期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吳志宏同志被中共中央追授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榮獲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與人社部聯合表彰全國地方志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全國地方志系統先進集體32個、先進工作者10名,大大激發了方志人的斗志豪情。

2021年的亮點還有很多。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中指辦”)已將各地工作總結匯編成冊,發給大家參考借鑒,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得益于全國地方志系統的共同努力,得益于社會各界對地方志工作的關心與幫助。在此對關心重視地方志工作的各級黨委政府,對默默奉獻的廣大地方志工作者,以及熱愛和支持地方志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二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全國地方志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繼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圍繞地方志質量建設和服務新時代,進一步提升方志文化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和在國內外的影響力,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抓牢一條主線,總結謀劃全國志鑒史工作

一是全面總結二輪修志,積極謀劃三輪修志。要系統總結評估二輪修志的成功經驗和不足教訓,對編修制度、編纂質量、經費投入、隊伍建設等開展深入探討和全面研究,著重對志書質量進行檢查,上半年各地先自查,再由中指辦聯合圖書質檢部門進行抽查。謀劃舉辦全國地方志成果展,全面展示方志人的勞動成果,大力彰顯方志文化魅力。積極開展三輪修志專題調研,組織研討重大理論問題,科學擬訂工作規劃和實施方案,扎實做好資料、人才準備。中指辦向省市縣三級地方志工作機構贈閱《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為各地修志提供參考借鑒。繼續與香港地方志中心等機構合作,穩妥推動香港、澳門地區修志。加快推進中國抗日戰爭志項目和中國地方抗日戰爭志工程,努力打造精品志書。

二是持續鞏固年鑒全覆蓋成果,深化年鑒質量建設。科學規劃全國年鑒事業,制定出臺新時代年鑒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組織好省市縣三級綜合年鑒2022年卷編纂出版工作,繼續實施“年鑒全覆蓋”半年統計通報,持續開展地方綜合年鑒出版資助工程,不斷健全“一年一鑒,公開出版”長效機制,為“十四五”時期三級綜合年鑒持續編纂出版打好堅實基礎。持續打造中國精品年鑒,啟動精品年鑒區域試點工作,扎實開展“精品年鑒品讀季”活動。

三是扎實推動地方史編寫工作,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繼續探索和完善地方史編寫工作模式,具備條件的地方將地方史編寫納入地方志工作范疇,統一規范管理。穩步開展試點工作,加強對地方史編寫的理論研究和業務指導。促進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單位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地方史編寫水平。

第二,把握兩個重點,忠實記錄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勝利完成的扶貧和全面小康偉業

編纂“兩志”是黨中央交給全國地方志系統的重大政治任務,是地方志工作者服務新時代的重要舉措,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系統的重點工作。要按照中央領導同志批示精神、中央宣傳部安排部署和中指組具體要求,制定出臺“兩志”工程實施方案,積極穩妥推進“兩志”編纂工作。目前中國扶貧志已被列入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要統籌謀劃好“兩志”編纂,加強頂層設計。開展“兩志”試點工作,在各地試點的基礎上,選取不同類型的編纂單位,形成國家級試點。抓好“兩志”編纂培訓,根據區域差別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組織“兩志”理論研討,為保證“兩志”編纂質量夯實基礎。

第三,推進三項工程,著力拓展地方志事業發展新領域

地方志事業發展要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方志文化產品的需求相適應,要與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擔當相適應。要穩步推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志、中國傳統村落志、中國名鎮名村志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系列叢書編纂工程。目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志叢書、中國傳統村落志叢書也被列入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要精心準備,做好規劃,定好標準,注重質量管理,嚴把質量關,打造行業認可、人民滿意、不負時代的精品工程。

第四,夯實四大基礎,全面筑牢事業可持續發展根基

一是大力推進地方志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中指辦組織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論壇,支持地域文化濃厚的地區舉辦分論壇,深刻闡釋、大力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積極探索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合作模式,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按相關規定推動設立方志學系,力爭2023年招生??偨Y理論研究成果,健全方志理論研究學術規范,編寫《方志編纂教程》《年鑒編纂教程》等教材。發揮好中國地方志學會等學術團體的作用,加強與國內外學界的交流合作,積極吸收社會各界有志之士參與地方志理論研究,堅持聚天下智慧而用之。精心組織中國地方志學術年會和方志、年鑒、方志館專題研討會,辦好《中國地方志》《中國年鑒研究》《中國方志館研究》等學術刊物,組織開展地方志優秀期刊評選活動。

二是全面統籌推進方志館建設。加強方志館工作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全國方志館事業發展,修訂印發方志館建設等相關規定。召開方志館建設經驗交流會,提升方志館建設水平。穩步推進國家方志館分館建設,要辦一個成一個,成一個優一個。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推進省、市、縣、鄉、村五級方志館建設,著力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方志館體系。目前海內外藏明代善本方志目錄及研究報告已被列入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要進一步立足于館藏資源體系建設,強化志鑒史收藏特色。探索契合新時代發展的展覽宣教形式,凸顯方志館育人功能。

三是加快推動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盤活各種數字方志資源,提高地方志事業服務新時代的效率和能力。繼續推進數字方志館建設,籌建全國地方史志期刊庫,運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呈現志書、年鑒、期刊、地情資料書等地方志成果。積極開展與新聞媒體機構合作,以更高的宣傳平臺,講好方志文化故事,講好地方文化故事,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構建《方志中國》內刊、《中國方志》報、“方志中國”微信公眾號、中國方志網、影像方志五位一體的地方志工作宣傳網絡,多角度、多層面傳播地方志工作動態和方志文化信息,提升地方志在社會上的知曉度。

四是持續推進地方志人才隊伍建設。要做好人才建設頂層設計,制訂出臺建設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地方志干部隊伍的意見。舉辦全國省級地方志工作主要負責人高級研修班暨全國地方志系統人才工作座談會,強化人才意識。拓寬人才思路,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探索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有效路徑,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關心、支持地方志工作。加強與各學科、各領域專家學者的溝通聯系,建立地方志專家庫。注重典型引領,深入開展向吳志宏同志學習活動,對標對表學先進,對照典型找差距。加強業務培訓基地建設,選擇不同地區高校開展合作。完善培訓制度,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領導干部、業務人員等多層次有針對性的培訓,支持地方志工作人員接受繼續教育,全方位提升地方志隊伍素質,為地方志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以上工作總結和任務安排,請各省級地方志工作機構和有關部門將其作為謀劃今年工作的參考和依據。

(《中國地方志》2022年第1期)

【返回列表】

【推薦閱讀】↓

【本文標簽】:

案例展示

CASE SHOW

快速通道 Express Lane

項目直通車:
 
政府畫冊
 
地方志
 
部門志黨史
 
舊志整理
 
文獻文庫
 
宣紙線裝書
熱門推薦:
《江津縣志(乾?。钒自挵?/a>
《襄陽市圖書館地方特藏文獻目錄》(第一輯)
《羅城縣誌》
四川古籍舊志整理-《德陽縣誌》
《渠縣志》
《續遵義府志》
《續修大竹縣志》
《雙流縣志》乾隆版
《樂山縣誌》
古籍舊志系列-《雙流足征錄》
《西昌縣誌》
《酆都縣誌》(光緒版)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志1978-2005
銅梁縣志(光緒影印版)
榮昌縣志(光緒版,影?。?/a>
尼勒克縣志1995-2015
阿克蘇地區志2001-2018
拜城縣志(2001-2015)
同德縣志1986-2005
貴南縣志(1986-2005)
共和縣志(1986-2005)
《習酒志》
《庫爾勒年鑒2018》
《庫爾勒年鑒2017》
《興海年鑒2017》
《邊壩年鑒2017》
《興海年鑒2018》
《海南年鑒2016》
《卡若年鑒2017》
《大竹年鑒2018》
《澤庫年鑒2019》
《大竹年鑒2016》
《貴南年鑒2015》
《施秉縣志(1991~2010)》
《昌吉市志(1991~2010)》
貴州舊志點校
四川志書出版
數書九章
四川志書出版
四川舊志出版
中國歷代皇帝書法真跡
貴州文庫出版
遵義文庫編纂
四川文庫出版
貴州編纂出版
重慶文獻編纂
成都畫冊設計
陜西畫冊排版
四川排版設計
德陽畫冊排版設計
阿壩州畫冊設計
詩意笮山
聊村話隱
大愛甘孜
輝煌涼山
貴州地方志編纂-《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國土資源志》
德陽畫冊排版
四川文獻編纂出版
《宋版大藏經》
《平昌縣志》(1986-2005)
《達州市通川區志》(1986-2005)
《貴南年鑒2019》
《同德年鑒2016》
華陽舊志出版點校-《華陽國志》
四川地方志出版-《閬中市志》(1986-2005)
《重修皋蘭縣誌》
《皋蘭縣新志稿校注》
《三都水族自治縣志》(1978-2013)
《南川縣志》(民國本)
成都方志資料收集-《成都市武侯區志》(1990-2005)
《巴縣志》(乾?。?/a>
《廣元市志》(1985-2004)
《瑪沁年鑒2017》
《江津縣志》(嘉慶)
《貴南年鑒2017》
《江津縣志》(民國)
《貴南年鑒2018》
《江津縣志》(光緒)
《庫車縣志》(1990-2010)
《江津縣志》(乾?。?/a>
《永川縣志》(乾隆影印版)
《庫爾勒年鑒2015》
成都舊志點校-《三國志》
《汶川特大地震廣元抗震救災志》
新疆地方志-《若羌縣志》(1986-2015)
《庫爾勒市志(1991-2005)》
《延安市寶塔區志(1990-2010)》
《阿克蘇地區志(修訂版)》
《大匠之門》
《實用安全與急救教程》
《克拉瑪依市志(1993-2010)》
《平塘縣志》(1988-2013)
《刑事科學技術信息化應用教程》
大竹縣部門志(三)《大竹縣交通運輸志》(1911-2012)
大竹縣部門志(五)《大竹縣檢察志》(1911-2012)
大竹縣部門志(五)《大竹縣楊家鎮志》(1986-2012)
大竹縣部門志(二)《大竹縣烏木鎮志》(1911-2012)
大竹縣部門志(二)《大竹縣竹北鄉志》(1911-2015)
大竹縣部門志(一)《大竹縣石橋鋪鎮志》(1911-2012)
咨詢熱線

028-85583500028-85583500

郵箱:2472246219@qq.com

Q Q:2472246219

在線咨詢
在線留言
客服電話
掃一掃
四川省天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掃一掃
關注公眾號

全國服務熱線
028-85583500

返回頂部
无码精品97在线观看